農業標準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石。國內外農業發展的實踐經驗表明,農業標準化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有效途徑,是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保證,是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前提。加快農業標準化進程,是新世紀新階段推進農業產業革命的戰略要求。
主要對象:農產品、種子的品種、規格、質量、等級、安全、衛生要求;試驗、檢驗、包裝、儲存、運輸、使用方法、生產技術、管理技術等。標準體系:制定以國家標準為基礎,企業標準相配套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系列標準的總和。
農業標準化的內容十分廣泛,主要有:
①農業基礎標準:主要是指在農業生產技術中所涉及的名詞、術語、符號、定義、計量、包裝、運輸、貯存、科技檔案管理及分析測試標準等。
②種子、種苗標準:主要包括農、林、果、蔬等種子、種苗、種畜、種禽、魚苗等品種種性和種子質量分級標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包裝、運輸、貯存、標志及檢驗方法等。
③產品標準:主要包括農林牧漁等產品品種、規格、質量分級、試驗方法、包裝、運輸、貯存、農機具標準、農資標準以及農業用分析測試儀器標準等。
④方法標準:是指選育、栽培、飼養等技術操作規程、規范、試驗設計、病蟲害測報、農藥使用、動植物檢疫等方法或條例。
⑤環保標準:是指為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對大氣、水質、土壤、噪聲等環境質量、污染源檢測等事項制訂的標準。例如水質、水土保持、農藥安全使用、綠化等方面的標準。
⑥衛生標準:主要包括農產品中農藥殘留及其它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殘留允許量的標準。
⑦農業工程:是指圍繞農業基本建設中各類工程的勘察、規劃、設計、施工、安裝、驗收,如塑料大棚、種子庫、沼氣池、牧場、畜禽圈舍、魚塘、人工氣候室等。
推進農業標準化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必然要求,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和消費安全的基本前提。“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因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導致的農產品污染和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威脅了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建立起與中國農業和農村生產力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認證認可體系。在這三大體系中,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具有基礎性的作用。
推進農業標準化是建設現代農業的現實選擇。農業標準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加快推行農業標準化,是推動和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力量。現代農業,不僅要求農產品品種要標準化、農業生產技術標準化,農業生產管理也要標準化,還要求農業市場規范、農村經濟信息建設也要標準化。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農業標準化的過程、農業信息化的過程和農業市場化的過程。沒有農業的標準化,就談不上建設現代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