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簡稱CSA“社區支持農業”(以下簡稱CSA)的概念于20世紀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發展。當時的消費者為了尋找安全的食物,與那些希望建立穩定客源的農民攜手合作,建立經濟合作關系。CSA的理念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傳播,它也從最初的共同購買、合作經濟延伸出更多的內涵。從字義上看,“社區支持農業”指社區的每個人對農場運作作出承諾,讓農場可以在法律上和精神上,成為該社區的農場,讓農民與消費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擔糧食生產的風險和分享利益。
近幾年,CSA的概念被引進到國內,一些人熱心從事CSA事業的人建立起有機農場,但是CSA要在國內得到全面的發展不僅需要從事有機事業的這些熱心人士和農場,還需要有此共識的社區和促進發展有機生活理念的NGO(公益組織、志愿者)人士.CSA在國內的發展還是初步階段,要有更大的發展還需要有各方面不斷的作出努力。
在這種背景下,新型的社區支持農業開始起步,借助于風靡全國的開心農場和QQ農場的表現形式,結合社交網絡和現實土地,以新的形式出現。商業公司一方面從農民手中有償取得土地,一方面和有食品安全需求的消費者建立合作,通過互聯網應用平臺,在農民和消費者之間建立合作關系。
要實現基于互聯網的社區支持農業,要求經營公司具備綠色/有機農業、互聯網、物流等方面的實力,而且規模投入較大,管理水平要求比較高,傳統的農場要想進行這方面的經營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要是自身的管理水平需要提高,技術實力需要提高。
目前,國內已有公司推出的此類服務的農場,提供了集電子商務、在線種地、物流、有機種植等一體的平臺。由于要求消費者具有一定的電腦操作能力,消費者的年齡普遍在35歲以下。
不同于由農產品供不應求的市場信號誘發的產業化農業,CSA是由健康飲食需求誘致的制度創新結果,在供給安全農產品、增進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利益、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文化和農村社區發展等方面正在并將進一步發揮重要作用。當然,CSA的發展價值并不在于真正替代產業化農業,而是通過示范一種可以為解決農產品安全與農業污染問題提供創造性的解決思路,讓更多的消費者和農戶共治共享農產品安全。這無疑是新時代探索農產品安全風險治理的重要路徑。